「禮節」是統治者自身制訂的行為規範,而統治階級的成員,沉淪於荒淫作樂的生活,又常常粉碎了這種規範,於是詩人對他們發出尖銳的謾罵。但同時也要看到,這首詩之所以寫得如斯鋒利而激烈,乃是因為作者不論是真心仍是假意,首先站在維護「禮節」的立場,這也是社會所認可的「正確」的出發點。
看看老鼠都有皮,做人怎不講禮節。若是做人沒禮節,為何不死還苟活?
用老鼠來說明講禮節守規矩的主要,把最醜的丑類拿來跟須肅靜對待的禮儀等量齊觀,是強烈對照,足以造成令人震動的結果,而且還有一層特殊的诙諧色采,仿佛是告知人們:
http://www.quanxue.cn/ct_rujia/ShiJing/ShiJing52.html)
http://www.sinica.edu.tw/ftms-bin/new/ftmsw3?ukey=-765640649&path=/
看看老鼠有牙齒,做人怎能沒節制。若是做人沒控制,不死還想等何時?
老鼠另有體,人卻不講禮。人若不講禮,為何不速死?
原文無誤.請參看中研院(十三經)
老鼠另有牙,人品反低下。人品若低下,不死還等啥?
興也翻譯相:視也翻譯相鼠:看看老鼠尚且有皮。舊指人須知廉恥、講禮義。是對喪失廉恥、有失體統統治階級人物的痛罵翻譯
【題解】
這首詩是取笑貴族統治者,帶有詩人憤世嫉俗的豪情。詩人悔恨那些不知禮義廉恥的小人,敗壞社會風氣,於是他以卑鄙齷齪,成群躲在漆黑污穢處,專幹壞事勾當的老鼠為喻,唱出心裏的忿怒:要分辨何種動物,端看他身上的皮,每種動物各有其不同的皮;鼠有鼠皮、狐有狐皮、虎有臯比;而人也有一層皮,就是禮義廉恥,若是失去了,則連老鼠都不如,還不如早早死去算了。全詩在嘲諷當時衛國統治者粗俗無恥的行為,也表達人民深惡痛絕的心聲翻譯
【賞析】鼠輩是醜惡的,使人厭惡的。中國人想出了眾多詞語來表達對鼠輩的厭惡感,好比賊眉鼠眼、鼠頭鼠腦、鼠目寸光、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等等翻譯可見老鼠是為人所不齒的。
相鼠有齒,人而無止。人而無止,不死何俟?
【注釋】
○相鼠:老鼠中的一個種類,一說,相就是看。相鼠有皮,指人須知廉恥,講究禮節翻譯
○儀:禮節、威儀,指具有莊嚴的行為,外表。
○何為:做什麼。
○止:容止,舉止,指合乎道德規範的行為。讀為「恥」。
○俟:等待。
○體:肢體翻譯
○胡:為什麼。
○遄:音ㄔㄨㄢˊ,速;疾速、迅速翻譯
(部分內容參看: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7112908586
老鼠尚有皮,人卻沒威儀翻譯人若無威儀,不死想做啥?
本篇三章堆疊,以鼠起興,反覆類比,意思並列,但各有側重,第一章「無儀」,指外表;第二章「無止(恥)」,指心裏;第三章「無禮」,指行為。三章詩重章互足,合起來才是一個完整的意思,這是《詩經》重章的一種類型。本詩縱情痛斥,通篇豪情強烈,語言尖刻,所謂「痛呵之詞,幾於裂眥」(牛運震《詩志》);每章四句皆押韻,而且2、三句反複,末句又反詰進逼,「意在筆先,一波三折」(陳震《讀詩識小錄》),既一氣貫注,又回流激蕩,增強了譏笑的氣力與風趣翻譯
看看老鼠有肢體,做人怎能不講禮。若是做人不講禮,為何還不快快死?
詩經‧鄘風‧相鼠 按此可完全浏覽!
【翻譯】
【原文】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相鼠有體,人而無禮翻譯人而無禮,胡不遄死?
把人同老鼠比擬不免貶低了成分,但凸起強調了人之為人的價值和尊嚴翻譯中國人看重的是人的價值和莊嚴,是仁義道德、禮義廉恥;同西方人垂青的人本主義和理性精神大有區分。華碩翻譯公司們幾千年的文明禮儀之邦,恰是以此作為立國立家做人的底子的。
來自: http://blog.udn.com/ku0315ku/2137677有關各國語文翻譯公證的問題歡迎諮詢華碩翻譯公司02-23690932